一、地支静克(地支有12个)
1、子克巳。
也可论子中癸克巳中丙。
2、丑克亥。(丑中含水分多,为湿土,单论丑和亥为静克,又有很强的比和性,如果有第三支合化便不论静克。)
也可论丑中己克亥中壬。
3、寅克丑、辰、未、戌。
也可论寅中甲克己、戊。
4、卯克丑、辰、未。(其中卯克未,木为土力大时,为克;木比土力小许多时,方为入墓库。)
也可论卯中乙克己、戊。
5、辰克子、亥。(与丑克亥的原理等同,不同的是辰土为水之墓库,可以储存很多水)
也可论辰中戊克癸、壬。
6、巳克酉。(只有在巳动或酉动才能形成半合克动态)
也可论巳中丙克酉中辛。
7、午克申、酉。
也可论午中丁克庚、辛。
8、未克子、亥,燥性强时又脆克申、酉。
也可论未中己克癸、壬。
9、申克卯。
也可论申中庚克卯中乙。
10、酉克寅。
也可论酉中辛克寅中甲。
11、戌克子、亥,燥性强时又脆克申、酉。
也可论戌中戊克癸、壬。
12、亥克午。(只有在亥动或午动才能形成亥午合克动态)
也可论亥中壬克午中丁。
小结:
(1)以上三合、三会局其中的两支,但论两者为静克。
(2)如果克方被外力引动,并有力而动,便会形成动克。如子克巳,只有子在午冲、丑合动或大运、流年的子时,并且为有力之动,方为形成动克巳火。
二、地支因相互冲动而产生的动克
主要用6个
1、子冲克午。
也可论子中癸冲克午中丁。
2、丑冲克未。(丑为湿性,未为燥性,湿性与燥性相冲克)
也可论丑中己冲克未中己。
3、申冲克寅。
也可论申中庚冲克寅中甲。
4、酉冲克卯。
也可论酉中辛冲克卯中乙。
5、辰冲克戌。(与丑、未相冲的原理的同)
也可论辰中戊冲克戌中戊。
6、亥冲克巳。
也可论亥中壬冲克巳中丙。
小结:如果冲克方被外力有力冲散、合绊之或压制住,便不会形成动克了。
三、地支因合而产生的动克(指没有合化成功)
1、子丑合,为丑克子;还有丑中己冲克子中癸。
2、卯戌合,为卯克戌;还有卯中乙克戌中戊。
3、巳申合,为巳克申;还有巳中丙克申中庚。
小结:如果克方被外力有力冲散、合绊住、有力压制住、无力的四种状态,便不会形成合克了。
之二地支相互之间的克性关系
一、地支静克(地支有12个)
1、子克巳。
也可论子中癸克巳中丙。
2、丑克亥。(丑中含水分多,为湿土,单论丑和亥为静克,又有很强的比和性,如果有第三支合化便不论静克。)
也可论丑中己克亥中壬。
3、寅克丑、辰、未、戌。
也可论寅中甲克己、戊。
4、卯克丑、辰、未。(其中卯克未,木为土力大时,为克;木比土力小许多时,方为入墓库。)
也可论卯中乙克己、戊。
5、辰克子、亥。(与丑克亥的原理等同,不同的是辰土为水之墓库,可以储存很多水)
也可论辰中戊克癸、壬。
6、巳克酉。(只有在巳动或酉动才能形成半合克动态)
也可论巳中丙克酉中辛。
7、午克申、酉。
也可论午中丁克庚、辛。
8、未克子、亥,燥性强时又脆克申、酉。
也可论未中己克癸、壬。
9、申克卯。
也可论申中庚克卯中乙。
10、酉克寅。
也可论酉中辛克寅中甲。
11、戌克子、亥,燥性强时又脆克申、酉。
也可论戌中戊克癸、壬。
12、亥克午。(只有在亥动或午动才能形成亥午合克动态)
也可论亥中壬克午中丁。
小结:
(1)以上三合、三会局其中的两支,但论两者为静克。
(2)如果克方被外力引动,并有力而动,便会形成动克。如子克巳,只有子在午冲、丑合动或大运、流年的子时,并且为有力之动,方为形成动克巳火。
二、地支因相互冲动而产生的动克
主要用6个
1、子冲克午。
也可论子中癸冲克午中丁。
2、丑冲克未。(丑为湿性,未为燥性,湿性与燥性相冲克)
也可论丑中己冲克未中己。
3、申冲克寅。
也可论申中庚冲克寅中甲。
4、酉冲克卯。
也可论酉中辛冲克卯中乙。
5、辰冲克戌。(与丑、未相冲的原理的同)
也可论辰中戊冲克戌中戊。
6、亥冲克巳。
也可论亥中壬冲克巳中丙。
小结:如果冲克方被外力有力冲散、合绊之或压制住,便不会形成动克了。
三、地支因合而产生的动克(指没有合化成功)
1、子丑合,为丑克子;还有丑中己冲克子中癸。
2、卯戌合,为卯克戌;还有卯中乙克戌中戊。
3、巳申合,为巳克申;还有巳中丙克申中庚。
小结:如果克方被外力有力冲散、合绊住、有力压制住、无力的四种状态,便不会形成合克了。